若單就正面的事情論,心有餘而力不足,是件可惜的事;明明有心去做,卻無法達成。



力有餘而心不足,是件可恥的事;
明明做得到,卻又不願意去做,應該沒有比這更為可悲的了。
而我無疑的,非常的可悲。已經有一整年了。

「我現在做的行為,是不是一種藉口呢?」
我常常在我讀書沒幾分鐘就分心到別的事物上,會有這種想法;
那不是一個毫無來由的想法,是因為自己真的非常容易分心。
自己不喜歡的學科自然要補強,而因為不喜歡而容易產生厭倦,
產生厭倦後就會開始下意識的排斥,於是各種藉口就層出不窮的出現了。

我發現,我逃避用的最常見的藉口是「其實我有想要做」;
而我起初也沒注意到自己的藉口如此厲害,騙了家人、師長,騙的最深的還是自己。
讀書時,我會決定順序,先讀這科、再讀這科、接下來就是這科,
結果排在最後面的,往往是讀不到、還是自己最討厭的科目。
那真的是一個非常可悲又可笑的決定,連帶做此決定的人也是如此。

既然學生首要目的就是讀書,
那麼,除了讀書之外都是藉口嗎?
因為興趣而上網、寫文章,
因為生存而吃飯,
因為喜歡而去練團,
似乎一切的一切,都是我逃避讀書的藉口。

興趣無法抹滅,而我也不想抹滅,
興趣被抹殺的一個人將不再會是原來的自己。
然而,如果沉溺在興趣編織的藉口中,那又太可悲了。
但是,最為可悲的莫過於「明知如何去走向正確的道路卻踟躕不前」,
沒有了放縱於興趣的自己,也失去了往目標直進的自己,只是個半成品。

往彼岸的旅程依舊遙遠,旅人的目光應當長遠。



(註:誰來借我一個望遠鏡 囧")






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ndyb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